受嚴重失眠困擾怎麼辦?解決方法在於腸道益生菌

受嚴重失眠困擾怎麼辦?解決方法在於腸道益生菌

分享

受嚴重失眠困擾怎麼辦?解決方法在於腸道益生菌

失眠是流行的都市病之一,亦困擾著不少香港人。若有嚴重失眠怎麼辦?從前我們會找醫生開出處方安眠藥,現在的人則開始會服用褪黑素或 CBD 油;而醫生都提醒我們睡前要避免接觸藍光,遠離手機或電腦熒幕。可是在討論失眠解決方法時,你又有否想過,失眠竟然可能與益生菌會有關?

失眠與益生菌之間關係的研究

由香港腸道微生物組學會發起、並由生物醫學科技控股有限公司(BioMed Technology Holdings Limited)提供技術贊助的一項港人腸道微生態研究,曾對 97 名研究對象作糞便樣本及腸道菌群核酸測試,探討抑鬱情緒及失眠問題與腸道益生菌生態健康之間的關係。

研究對象之中,八成參加者的睡眠質素欠佳,兩成有不同程度的抑鬱症狀。研究人員發現有以上兩種症狀的參加者,都有輕度至嚴重的腸道微生態失衡,尤其缺乏了特定的菌群。六成的睡眠欠佳者之中,腸道就缺乏了雙叉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 bifidum,亦稱比菲德氏菌),高於對照組的 38%,為失眠與腸道益生菌缺乏之間的相關性提供了證據。

生物醫學科技控股有限公司(BioMed Technology Holdings Limited)
香港腸道微生物組學會(HKSGM)於2019年成立,其旨在匯聚腸道微生物領域的科學家,醫學專家及研究學者,整合各方面專業知識,促進公衆對腸道微生物的認識及推進相關科學發展

嚴重失眠怎麼辦?從腸道入手的失眠解決方法

凡是有過嚴重失眠的人,都會明白失眠的痛苦,失眠不單令人白天沒有精神學習或工作,影響體力、腦力及集中力;在床上輾轉反側、徹夜難眠,這本身對於失眠者來說亦是一種煎熬,身體得不到充份的休息,影響晚間身體新陳代謝的過程之餘,長期的失眠亦會增加重失眠者的精神壓力。


傳統的失眠解決方法——例如晚間適時調節室內燈光,讓身體正常分泌褪黑素以助入眠,或是保持心理健康,盡量減輕精神壓力與負擔——這些都固然重要。然而有了以上失眠益生菌之間關係研究,失眠人士可以從過往沒有注意到的日常生活習慣之中找尋失眠解決方法,尤其是飲食。

失眠人士或許沒有想到,自己的飲食餐單竟然是導致失眠的原因之一,因高油的煎炸食物、高糖的飲品甜品都不利於我們腸道的益生菌生態,間接造成失眠問題。即使失眠人士有因為健康理由而避免快餐或甜品等食品,亦要注意食物之中(尤其是加工過的食品)都或會內含隱性糖份,即使味道上不覺得甜的東西,仍可能包含粟米糖漿等高糖成份,在不知不覺間破壞了腸道益生菌健康,讓身體的雙叉雙歧桿菌不足。

以針對性補充益生菌的方法,解決失眠

針對嚴重失眠怎麼辦的問題,在注意飲食習慣之餘,我們亦可以主動補充腸道內所需的益生菌群,維持良好腸道益生菌生態。上述研究計劃的研究者主張,只要為參加者針對性地補充益生菌,可以有效紓緩失眠及抑鬱兩種症狀。

經過科研實證,睡眠欠佳人士服用指定益生菌後,七成人的睡眠質素有顯著改善。另外經過受失眠困擾的用家實測,服用 BioMed 的 PGut 益生菌的第二個月,就能夠更好入眠、睡得更好。若你有失眠問題,可嘗試配合健康飲食、定期運動習慣,以及服用增補益生菌方法,可以有效解決失眠問題,讓你不用再煩惱嚴重失眠怎麼辦

Reference:

  1. Wang, H., Braun, C., Murphy, E. F., & Enck, P. (2019). Bifidobacterium longum 1714™ Strain Modulates Brain Activity of Healthy Volunteers During Social Stress.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114(7), 1152-1162. doi:10.14309/ajg.0000000000000203
  2. Wang, Y., Cao, Y., Feng, L., Wang, B., Jiang, K., Li, S., . . . Zhao, J. (2018).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and Bifidobacterium longum supernatants upregulate the serotonin transporter expression in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 Saudi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4(1), 59. doi:10.4103/sjg.sjg_333_17
  3. Shiah, I., & Yatham, L. N. (2000). Serotonin in mania and in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of mood stabilizers: A review of clinical studies. Bipolar Disorders, 2(2), 77-92. doi:10.1034/j.1399-5618.2000.020201.x
  4. Messaoudi, M., Lalonde, R., Violle, N., Javelot, H., Desor, D., Nejdi, A., . . . Cazaubiel, J. (2010). Assessment of psychotropic-like properties of a probiotic formulation (Lactobacillus helveticusR0052 andBifidobacterium longumR0175) in rats and human subjects. 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 105(5), 755-764. doi:10.1017/s0007114510004319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