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大多數人聽到細菌二字,就會聯想到骯髒、傳染、疾病等負面的情境,其實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不斷接觸細菌,甚至跟細菌一起生活起居,當中有不少是有益的細菌。人體上住著一大群看不到的住客,就是微生物組群,最大的一群住在腸道裡,其他的分佈在口腔、呼吸道、皮膚、陰道等部位。她們時刻都跟我們的身體各處溝通,她們的生態平衡跟我們的健康息息相關,尤其是腸道微生物的健全組成,會直接影響腸道下的免疫系統,進而影響全身。世界衛生組織也定義了,益生菌是一些當攝取足夠分量後,能夠有益宿主的健康的活微生物。
益生菌在何處找?
益生菌中的乳桿菌屬和雙歧桿菌屬這兩大家族是最為人認識的品種,其他的品種包括乳球菌屬、片球菌屬、丙酸桿菌屬、嗜熱鏈球菌、布拉酵母菌等等。益生菌活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在很多食品裡可以找到,尤其是奶類製品豆類製品和經過發酵的食品,例如乳酪、酸菜、泡菜、納豆、味噌和紅茶菌等等。人體上的第一批益生菌其實不假外求,早在母親懷孕的時候,微生物已經從胎盤傳給胎兒,然後在分娩時,母親的陰道內的益生菌便傳給嬰兒,成為寶寶出生的第一份禮物,有利於寶寶健康成長。反之,剖腹產的嬰兒的腸道微生物組群跟順產的不同,她們得到過敏疾病和自閉症的風險也比較高,而且腸道微生物組群的結構在大約三歲後大致成形,因此益生菌對嬰兒的健康成長非常重要。
益生菌的四大好處
腸道健康
控制過敏
益生菌在調控免疫系統和抗過敏方面相當出色,控制發炎性腸病就是一個例子。目前有大量關於益生菌的科學研究佐證益生菌應用在跟免疫系統和過敏有關的疾病,例如異位性皮膚炎、哮喘、過敏性鼻炎、食物過敏等等。益生菌能夠調和觸發與抑制免疫反應機制之間的平衡,通過調控輔助T細胞中Th1和Th2的數量和活躍程度,並且提高白細胞介質IL-12和γ型干擾素含量以平復過敏反應。
對抗三高
肥胖和糖尿病是非常常見的慢性疾病,都是因為攝取過多能量,引致中央能量代謝失調的結果。過多糖分會使細胞超出負荷,升高血糖,又會轉化成脂肪,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益生菌能夠調控腸胃激素的分泌,減輕因胰島素抗阻或胰島素分泌不足的影響以降低血糖,維持糖和脂肪代謝的體內平衡,並降低膽固醇積聚的風險。此外,益生菌也影響對飽餓信號的控制,她們產生的短鏈脂肪酸會增加製造YY肽和類升糖素胜肽-1,達到抑制食欲的效果。
精神健康
很多研究指出,腸道微生物組群會影響大腦的資訊傳遞和精神健康,例如情緒、壓力、焦慮、自閉症、抑鬱症、阿茲海默症等現象都跟腸道微生物有關,這就是腸道微生物組群調控腸道跟大腦的聯繫機制、即是腸-腦軸。有研究發現益生菌會產生神經傳導物質,包括色胺酸、血清素和多巴胺等都有助減輕焦慮和憂鬱症狀,甚至改善自閉症。有報導指出,服食植物乳桿菌的自閉症小童,他們的學業表現有所改善。瑞士乳桿菌、長雙歧桿菌和乾酪乳桿菌有助減輕焦慮和不安。腸道微生物組群、益生菌、和精神健康三者的關係,已經成為生物醫學研究上一個新領域。
未来的醫學科技發展 - 精準化及個人化
近年研究腸道微生物及益生菌效用的實證報告越來越多,應用範圍也越来越寬。估計研究腸道微生物組會走向精準化和個人化,就是說,配合精準的腸道微生物測序,可以判定測試者的腸道失衡狀況,從而配合個人化的益生菌方案,可有效減輕及預防有關症狀。在可見將來,腸胃問題、情緒失衡、代謝及心血管毛病、濕疹過敏,都或可從腸道微生物組研究得到有效舒緩及預防方案。